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兒歌

    安古能夠掌握一些關鍵字,如初學他國語言的異鄉人,在我長串語句裡尋找意義。一年多前,他仍是無法站立的孩子,友人送一張兒歌CD「伊比丫丫」,安古愛不釋手,時常指著播放器,試圖告訴大人想聽。播放時,他會隨音樂手舞足蹈,搖晃身體。

    我其實不覺得孩子就得聽兒歌,客家歌曲、英文老歌或中文流行音樂隨機播放,但安古最喜歡的仍是伊比丫丫。其中許多歌曲亦是我童年聽過的,後來,我體驗更複雜情感,明瞭更繁複節奏,就嫌兒歌旋律過於簡單。

    陪伴安古午睡時,為讓他能安定心神,我哼哼唱唱他熟悉的幾首歌曲。首選是「蝴蝶」,蝴蝶是繪本常客,家中幾本書裡都有蝴蝶,由於安古還無法準確發出「蝴蝶」一詞,我將雙手放置頭頂上,象徵蝴蝶花器。此後,安古只要見到蝴蝶圖案,或想聽我唱蝴蝶,便會把雙手放在頭上,如一朵初開的花。

    通常一首滿足不了他,他會張開小口說:「還要。」「還要」與「不要」是新學語詞,相當好用,想吃愛玩說還要,不吃不耐說不要。當我唱完第一首歌,他會用堅定迷濛的眼睛望著我說「還要」。公式化一般,我準備好連串組曲,下一首是「小星星」。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許多小眼睛。」每日午後,這首歌會自我口中唱出。突然,今天有些許不同,安古指著我的眼睛喊「睛」,他抓住歌中「眼睛」一詞,指完我的,再指自己的,又指向一隻毛茸茸小熊的黑眼珠。

     「小星星」是我最熟悉的一首兒歌,我的名字裡有「忻」,還不識字時,將自己與星星聯想在一起。童年兒歌多從錄音帶學來,阿婆不會唱中文兒歌,口裡哼唱的是客家山歌,「日頭落山一點紅,牛媽帶子落埤塘,那有牛媽毋惜子,那有阿妹毋戀郎。」山歌有趣之處在於歌詞隨唱者不同時有出入,曲調可任意拉長收短或改換。兒時聽,只知這是山歌,長大以後才明白它也是首情歌。

    阿婆喜歡聽我和妹妹唱那些半聽半懂的兒歌,吃過晚飯,她帶著我們到小鎮街上散步,彼時街道入夜寂寂,少數店家早已打烊,我們步行至附近土地銀行前,大門深鎖,寬廣台階如舞台般,邀請我們姐妹三人登台,我唱歌,妹妹跳舞,阿婆是我們唯一貴賓。曲畢,阿婆以厚實手掌拍手,用客語說「再一條」,再一首的意思。唱累了便要求阿婆也唱,主客易位,我們成為阿婆唯三聽眾。那些場景於我如此熟悉,偏偏遺忘何時我們不再如此歌唱?

    我承襲阿婆唱山歌的精神,老愛改歌詞,「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安古比」,「安古,安古,生得真美麗,頭戴著金絲,身穿花花衣」,安古聽見自己的名字,總笑得比平常大聲。

後記:寫於二○一五年九月十六日,安古再一日便是一歲八個月。


※刊登於人間福報副刊2015.10.1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