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書評】認異與認同的日常書寫運動—謝一麟(破報)

《我家是聯合國》俗有力的書名,很容易勾起當代的多數台灣人說:我家也是聯合國。說俗無貶意,光是「我/家/國」三位一體的「認同」問題,就是經典哲思問題中最錯綜複雜的那個。也許手中與心中都無劍,作者無畏無懼去面對這問題(也許這問題不曾存於她心),用散文寫家人寫朋友寫自己的日常生活。在文類上這本書可能被冠上「家族書寫」。但始於家卻不止於家。跨越國界與生死。台灣當前這樣的書寫往兩極走去,一種是把自己與家族故事沸揚成大江大海(妄想症?);一種是愁到皺眉揪心的「離散」(diaspora)文學(重鬱症?)。
這本書中的聯合國其實側重於東南亞(特別是越南),面對東南亞來台的新住民(與其第二代),台灣社會多數也是兩面極端,一是打從心裡認為東南亞(人)落後於台灣,只是嘴上說與不說而已;一種是河蟹心態,不偏激不歧視,但也不接觸不瞭解。兩極的中間,還有很多空白。有無不鬆不緊、不濃不稀,較常民的美感轉化呈現?張細膩卻節制,不慍不火,用十年光景真摯的面對(書寫)我與家的關係,讓過去現在未來都慣於「移動」的海島子民,閱讀此書時都能觸動體內的某塊移動情感。家中有聯合國,國中有聯合家,國與家、家與我、我與國。安身立命的「認同」問題,還要從「認異」(差異)開始。書寫是最佳的認異與認同方式,這可以是個運動。

※2013.10.3刊於《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