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找心中的孩子─爸爸的手指頭



   來這裡以後,我感到最多的是自己的無知。

    趁中午休息時間到文化中心附近的小樹咖啡館吃午餐,它是一間主打繪本的咖啡館。主人瓊文熱情介紹這些繪本,並且邀約一個星期五晚上的聚會。整個星期,這成為我最期待的事。

    這場聚會事實上是一個演講,主講人徐芳筠從小在國外長大,她想重新尋找自己、認識台灣,申請雲門流浪者計畫。當別人都往國外去時,她回到台灣。因為她的緣故,阿貴(楊士毅)從頭至尾認真拍著芳筠分享的模樣。在我已經為她的故事滿載感動以後,經過芳筠的介紹,大家興起要看阿貴這部電影的念頭。

    《爸爸的手指頭》是一部十七分鐘的電影,描述阿貴與父親的故事。導演一再謙虛得說,我什麼都不懂,電影的好是那些專業的人的功勞。在電影裡,那個怯生生的孩子,想像著自己父親的斷指。因為想像,電影融入了台灣庶民最純真的生活,充滿笑點。

    阿貴也曾經是雲門流浪者計畫的得主,他去雲南、到西藏,憑著要面對自己的恐懼。那是最最誠實、直接坦誠自己的感受,執是之故,《爸爸的手指頭》將一種畏懼與愛達到巧妙的聯結與平衡。我們害怕的與我們所愛的,似乎從來都並存著。我期待看見芳筠繼續挖掘台灣的藝術之光,我期待,在阿貴手上生產出更多屬於台灣土地的作品。

    芳筠說,今晚是她另一次小小的流浪。我說,因為她,因為阿貴,因為小樹,我們成為這座城市今晚放映的一部美麗電影。


◎寫於100.1.21星期五的晚上,第二次去瓊文的店「小樹的家」,原來「愛作夢」才是真生活。後來陸陸續續去了很多次,繪本簡單的樣子深觸人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