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複製一樣的景色,一樣的美麗
這是絕對真實的魔術,
我,是道具
任你將一樣的讚美,一樣的擁抱
無限制的發散
你隱我於現實的背後,
見證你的表演
有力的詞彙在你口中成咒
呢喃
在舞台之下
那個即將被處死的複製品
是我抑或她?
《冰壁》取材於一九五五年發生在前穗高山的一樁遇難事件。井上靖採訪了當事人石原國利(小說主人公魚津的原型)以及其他有關人員後,覺得事情的真相可能並不象輿論界所傳的那樣,尤其不象尼龍登山繩製造廠商所揣測的那樣。他決心通過小說的形式來反映這一事件的真相,「要站在石原的立場上來寫」。小說當然不是真實事件的複製品,但它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正義感和責任感。摘錄於 http://www.mypcera.com/book/wai4/bb/012.htm
最近看日本文學,總是覺得比看歐美小說更貼近內心深處最細微的部分。這或許是類似的文化背景與民族性格使然。日本小說總有一種纖纖細緻的魔力,讓平淡的情節有其深刻,讓平凡的對話有其情感。因為喜歡上日本小說,甚而決定在英文之後,想要學的第二種語言。
我特別喜歡《冰壁》所製造的場景,不需要太多激烈的愛語,不需要激情的場面。整個故事圍繞在一起山難事件,存活下來的魚津,小坂深愛的八代子,以及小坂的妹妹,三人之間細微的互動,成為故事的纖維。所有人在山難之後都圍繞著一個問題:繩索為什麼會斷?外界與人心的種種論測,將魚津陷入一種絕對的困境,當魚津致力於澄清事件始末,新聞風潮卻已燒退,使所有人都遺忘曾有這麼一件新聞大事。
所謂的新聞或許就是這樣吧!我們追求的新鮮感,卻使當事者受到莫名的傷害,我不由得想起近來炒的沸沸洋洋的陳冠希事件,在若干年後,當新聞退潮之後,當所有人都遺忘事件的來龍去脈,真正受傷的人卻仍然記憶猶新。
魚津是一個怎麼樣的男人?井上靖將魚津以及八代子這兩個角色的塑造特別成功。讓我忍不住也想跟著八代子以及薰去愛上這樣的一個男人。魚津對於山的執著,面對自然的深度迷戀,以致於最後他的死亡,留在筆記上的短短紀錄,倒像是真實的自殺暗藏在山難的背後。將自己的生命以及即將死亡的過程以極為理性、簡短的字句陳述,他說:著名的登山家會因為原可避免的原因喪命,我自己也重蹈覆轍。魚津死後,新聞事件又再度熱絡,諷刺。
其實,魚津就像陳奕迅所唱的阿怪,我們學不來。真是,那需要多大的勇氣。
至於八代子,事實上她並沒有做出什麼特別的舉動,卻成為此書的核心人物,似乎所有的人都因她而呼吸。她的年輕,成為年紀較長的丈夫教之助妒忌的對象;小坂對她的愛戀,成為每個人說不出口,卻因此質疑小坂之死的原因;薰憑藉女人的第六感,對她產生的敵意;魚津極度想要遺忘,卻將之視為想要一起征服山嶽的女人。八代子的纖細美麗,成為情感的山嶽之上,最引人入勝的風景。
劇情
日復一日制式化的來回巡行,負責珠寶賣場夜間保全的寇斯特,就像不斷磨鍊著他自己體內乏味乾枯的細胞,探偵隱隱存在的反動基因,貧瘠單調的生活和對情感的渴望,令他墜入無力自拔的窘境。當寂寞心遇到蛇蠍美人,壓抑已久的情感瞬間爆發,將這個機會視為自己生命的全部,但女人卻利用他的輕信和忠誠為自己服務。詐騙集團的搭訕利誘,一切犯罪作為昭然若揭,寇斯特將如何面對變成代罪羔羊的孤獨身影?
製片、導演、編劇:Aki Kaurismaki
演員:Janne Hyytiainen
Maria Jarvenhelmi
攝影:Timo Salminen
剪接:Aki Kaurismaki
國家:芬蘭、德國、法國
語言:芬蘭語
導演郭利斯馬基 Aki Kaurismaki是芬蘭的重量級導演,看他的簡介彷彿是個自在的人,他喜歡狗,他愛酒,他以煙癮決定片長。在男主角寇斯特身上,不難發現導演的影子。
寇斯特是陷入寂寞的人,我想,你也是,我也是。
在片中總不免八股的猜想寇斯特如何為自己洗刷冤屈,還好,美好的電影正有一個共同的特質:讓你猜不出下一步,不知為何結束。以是,我征征望著螢幕的最後寇斯特握緊朋友的手,再見布幕霎時轉黑,出現一連串看不懂的文字,電影演完了。感覺卻還在心底奔馳膠著。
我翻開井上靖的《冰壁》,魚津受到外在暗暗的質問,每一個問題,在表面無所謂,卻又是直逼人心。那無法相信的事實,使他也成為寂寞的一員。
Aki Kaurismaki拍一部孤單悲哀的戲,卻用極輕鬆的節奏完成。這樣的反差成為電影的基調,也存在於觀眾心中,成為綿延的動力。那微小的努力總有更巨大的撞擊去壓制,而寇斯特抽著煙,一根一根,面對孤獨與罪。
總是,在平淡無奇的開頭後,那劇烈的情緒擺動,隱於一切之下。似乎不需要再耗費力氣為電影本身陳述,電影的名字,已經為它本身下好註解。再多的解釋似乎也不能完整的加以詮釋。
一個人看電影,是否更能體會箇中滋味?
圖片來自: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07/02/l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