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多年,深知文學無法速成的道理,亦常以之警惕學生們,多讀書多觀世,亦即要廣泛的「閱讀」書本與人生。
廖淑華與張郅忻都是我的小友,今年都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
我經常在教學時強調:觀察寫作者,應該特別注重其毅力恆心如何,而將技巧章法列於次要。因為後者確實可藉由長期閱讀、解析以學習到訣竅;而前者泰半關乎個性,由個性來判斷是否適合或是否堅持寫作,準確度極高。
十年來廖淑華一直致力散文寫作,初起步時難免有些抓不準「力道」,筆路略見躊躇;但是她很懂得怎麼修正自己的缺點,我留意到她的領悟力頗強,下筆逐漸穩健有勁,自信心增強,且堅意持續,乃至經常發表、得獎。因此,我認定她可以也適合寫作。
廖淑華原本自有底子,可能曾經是個文藝少女,她與許多女作家一樣因生活家庭因素而起步稍晚,但起步後便不猶豫,直向前行。我欣賞這一型的小友稍微多一點點,同時希望他們效法作家王盛弘,手腳快一點。
《鷺鷥飛入山》結集,耗時十年。十年磨出一本書,非寫作量少,她發表的作品足以出版兩本了,期間還得為生活忙碌工作,假如韌性不夠,可能半途就會停腳。我見過許多半途停腳的年輕人,頗有才華,惜乎不知因何駐足,否則應該會在寫作方面交出好成績。例如黃文成、嚴立楷、林士興。
《鷺》書中的篇章,時空跨越數十年,雖屬個人經驗,亦可以從中察見台灣數十年來的庶民生活共相。我反覆告訴學生們,文學題材絕大部分來自於平凡的世間大眾,這種平凡自有不平凡的意義。廖淑華明顯已曉得這準則的涵義,所以,她的作品有情有味,有理有趣。
張郅忻《我家是聯合國》一書,收錄三卷四十餘篇散文小品,題材也大多是來自於家庭、生活,從尋常日子中體會出來,泰半刻畫自己經見的尋常人事物景,這些「尋常」,其實精準反映了很多目前台灣的獨特現象,包括越南印尼南非等新族群融入台灣社會的過程。無論現象好歹,皆誠摯坦然記錄之,看起來每篇獨立,細審之,各卷皆由點鋪成面,因此具有特別清楚的時代樣貌、意義。
我在書中的推薦語如此:書中的長者、女性、自己,猶如一幅一幅的各時代人像,有悲歡的線條,有愛恨的色調,有七情的光影,也都有溫熱跳動的背景,襯托出紅顏白髮的明暗內心世界。
以上之言,沒有過譽。張郅忻的筆調相當直白,未見過度的修飾,內涵稱得上深且闊,那應是點滴累積感悟而致。作家唐捐評曰:「深入夢寐,無多保留」,一語說中。尤其第二卷,描寫「新移民」來到台灣後的種種甘苦、客家阿美族泰雅族的情緣聚合,有沉重有欣悅,蘊涵深刻的人道關懷,令人贊歎。這可以證明她擁有足夠的潛力,將來應會浮出更多。
我寫作教學多年,深知文學無法速成的道理,亦常以之警惕學生們,多讀書多觀世,亦即要廣泛的「閱讀」書本與人生。廖淑華張郅忻的閱讀寫作能力皆已充分顯現,若是維持恆心毅力,肯定會有更多成果。
──中國時報三四少壯集2013.9.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