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山鏡》獲得「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









|決審評語|


《山鏡》如同一場沿山路而上的蜿蜒旅程,行路難,偶遇風波。從一場謎樣的死亡開啟,進行一場追思旅程。擁有泰雅名字的客家人小張,眷戀山林部落的他,經營民宿,涉入土地買賣,牽動龐大利益與人情愛恨糾葛,就這樣在回憶裡雖死猶生。


在這場旅途中,看見族群的微型移動史、個人的生命史,小說如同一幅緩緩展開的卷軸,包藏議題與困惑,卻不被困於此,以寬容作為緩衝,讓小說走至更高的境界。人物飽滿鮮明,從小張到至親友人,皆在紙上栩栩如生。小說家捕捉了人性的複雜與矛盾,以山為鏡,照見眼前路與身後身。(決審委員|李屏瑤)


|得獎感言|


小時候,我常跟著爸爸上山。那時,爸爸在山上的度假村工作,採會員制的度假村建在溪畔,有滑草、空中腳踏車和游泳池。游泳池有三層樓高的滑水道,深受遊客喜愛。


多年後,我又跟著爸爸上山。我們路過熟悉的度假村,幾年前颱風將半個度假村沖毀,我幾乎找不到入口,只看見被藤蔓攀附的半截滑水道。在那座廢墟般的度假村裡,滑水道如現實世界的裂縫,讓我走進小說的世界,透過小說描繪人性的慾望,探詢內心的疑問。


我想謝謝國藝會長篇小說補助,讓我能專注於書寫。謝謝九歌出版社及總編素芳姐。謝謝評審。最最感謝我的家人,支持並鼓勵我寫作。


謝謝讀者,謝謝這世間曾給予我的善意,讓我一步一步踏實往前走。


恭喜每一本入圍、得獎的書,我會緩慢的持續閱讀著。

⠀⠀⠀⠀⠀⠀⠀

════════

⠀⠀⠀⠀⠀⠀⠀

【金典本事系列講座】

𝟏𝟏/𝟑𝟎(六)𝟏𝟒:𝟎𝟎-𝟏𝟔:𝟎𝟎 張郅忻X陳素芳@基隆見書店2F

故鄉與她鄉──《山鏡》的書寫與探尋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小雁與吳愛麗

 

當媽媽以後,很少有機會去電影院看電影。

好不容易發現有時間,可以溜進電影院,獨自一人看電影。因為是保護級,多多跟爸爸在電影出口的休息區等我。

看電影,一個人看電影。世界只剩下電影和自己。

或許是如此,我更投入到電影之中。

我喜歡林書宇導演拍的電影,每一部都有不同的驚喜。特別是從夕霧花園「借景」的概念,寫小歷史與大歷史。而這一部則相當微觀,以散文式的抒情,寫社會的更生人、家庭暴力與母女。

電影中的客語對話出現時,我很感動。曾國城是客家人嗎?他說得真好。

楊貴媚、夏于喬的母女張力也十分深刻。我幾度哭,都是因為小男孩。

一定要回來接他啊。我在電影頻幕外向葉全真飾演的媽媽吶喊。

像我小時候看著媽媽離開的背影。

像我送兒子上學時,哥哥弟弟那不捨的樣子。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我的完美日常

 


在飛機上看完這部片,慢節奏,一度擔心太早起床搭飛機的我會睡著,結果卻被某種感覺打動。一幕一幕跟著慢慢走下去。

夜晚讀書的日常,安靜而自我的私密空間。最近聽人說:「現在還有誰要讀書?」其實,我也不知道。走在日本商店街,一看到書店就想鑽進去,就算看不懂也無所謂。連在機場也買下一本書。正如書中主角說的「這世界本來就是好幾個世界所組成」,就算親人摯友也未必能明白你的世界。

看樹、讀書、聽歌,能在日常裡保有微小的習慣,就是可貴的幸福。





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

謝謝安古陪我領金鼎獎




最初想寫《館中鼠》這個故事,安古三歲,很喜歡聽我讀書給他聽。在圖書館工作的我,希望能用寓言和更童趣的角度說圖書館的故事給他聽。這本書經歷幾次修改,後來因獲得九歌兒少文學獎而得以出版。出版時,安古已經九歲,可以自己閱讀這本書。

一本書從創作到出版往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特別是我對這本書的期待,除了給孩子看,也希望能讓大人從中獲得不同的思考,增加寫作的難度。一路上,有挫折,也有喜悅。跟陪伴孩子長大一樣。

很感謝一路上鼓勵我創作的家人,謝謝國藝會的補助,謝謝九歌出版社、總編素芳姐和編輯欣純,也謝謝金鼎獎的評審。《館中鼠》很幸運,遇見知音。

最後呼應頒獎人所言,能用自己的語言創作兒少書籍,是值得繼續努力的事。

後記:回家路上,因獎盃太重,紙袋繩子斷掉,安古和我輪流扛著獎盃回家。我的孩子在依賴我的同時,也成為了可以讓我依賴的人。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館中鼠》榮獲第47屆金鼎獎

 


很榮幸,很開心,謝謝家人支持,

謝謝九歌、評審,

每一本書都有屬於它的讀者。

謝謝這個獎,

讓我相信好書是不會寂寞的。


《館中鼠》得獎紀錄:

第47屆金鼎獎

2022「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

第39屆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推薦獎

2018年國藝會創作補助


※圖片來源:九歌出版社。完整得獎名單:https://reading.udn.com/read/story/122858/7591319



2023年11月3日 星期五

當娛樂與傷痕相互映照:讀張郅忻小說《山鏡》(施靜沂)



 ❝山中的原民度假村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部落隱藏的……❞

山之於人,是攀升的路或映照內心的鏡子?山林、原鄉、多元族群之人,如何濃縮於客家女性作家所寫,關於山的小說文本裡?

封底上推薦人甘耀明、張亦絢攸關「利益糾葛」、「人物性格謎團」的點題,給出基本線索;逐章閱讀則發現,#張郅忻 以凝鍊的情感、富懸疑感的文學技藝編織出複雜的情節、迷宮般的山徑/鏡,可說是以孩子般的好奇心與毅力,步步進逼、梳理與再現出父親——小說主人翁小張(張亞富)內心的轉折與情感世界。

出生新竹客庄的張郅忻,繼《#織》、《#海市》描寫阿公遠赴越南紡織產業打拚、母親到西門町工作的生命故事後,「#客途三部曲」第三部《#山鏡》則寫自己的父親。除了延續《海市》,隱隱透露「拚搏一生,換得什麼」的悵然與對至親心靈的關照,也循著情節逐一攤開小張從事「山區度假村業務」、「原保地仲介」、「原鄉手工皂開發」、「透過阿美族妻子繼承原保地以開設民宿」等繁複的歷練與選擇。

有錢就可以買山嗎?當全書首章〈買山〉的「提議」映入眼簾,不適之感便隨著故事中,圍繞新竹清泉「張學良故居」而行的「看地兼部落美食之旅」慢慢發酵。從小張對朱教授熱絡的招待、薦購山上土地的說詞及對老交情的賽夏死黨伍拜的「說服賣地」,在在讓人想到為了賺錢,無所不用其極的那種行銷人員。

透過這番「行銷話術」,作家透過小說呈現的核心疑問也呼之欲出:當推銷員的面具滲透到小張的人格,彰顯在他的言行裡,以致「商人」的面具、賺錢謀生的本能、「死黨交情、外遇情愛」逐漸在山徑中混為一體、環環相扣,再也難以分割,歷史上土地淪落於漢人資方的原住民族人是否再次成了被犧牲的一方——付出勞力卻蒙受背叛,甚至失去寶貴的信任與性命?……

​國藝會線上誌

閱讀全文 ➯ https://ncafe.pse.is/5bftcw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文訊】以文字將家族記憶化做永恆:張郅忻與李筱涵對談《山鏡》(高于婷)

 


(照片取自筱涵翻拍)

感謝文訊,很高興能認識筱涵。